本文目录
己所不欲的下一句是
该句子下一句是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不想要或不愿意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现多指应该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多为别人着想,体现了孔子儒家思想中“仁”和“恕”。
已所不欲的后半句是什么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友善的意思吗
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没什么比这更好的了,与人为善,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处: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白话翻译: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去见贵宾,使百姓如承大祭。;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说”:“我虽然笨,请事斯说话了。”——《论语·颜渊》
2、“善莫大焉”出处:《左传·宣公二年》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白话翻译:《左传·宣公二年》 :“我知道错了,要改变的。”叩头回答说:“人谁无过?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没什么比这更好的了。”
3、“与人为善”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白话翻译:《孟子·公孙丑上》:“取之于别人的优点,也就是与别人一起来行善。所以君子莫过于与人为善。”
4、“焉知非福”出处: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读音bì,股,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淮南子·人间训》
白话翻译:
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
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祸端呢?”家里有钱又有骏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男子健壮的都拿起弓箭参战,塞上参战的人,十个死九个,不死的都是重伤。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所以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
——《淮南子·人间训》
扩展资料:
成语示例:
1、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
白话翻译:处士有志不遂,很是可惜,但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典故:三国时期,周处被乡里认为是和大蛟、白额虎同列的三害,周处杀死蛟虎后,却得知自己是最被乡里所忧虑的,因此找到陆云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
“己所不欲” 的下句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于《论语·颜渊篇》是说自己不想干,别人也不想干啊.同样,自己想干的,别人也不一定想干.
以上就是关于成语已所不欲下半句是什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意思的成语的全部内容,以及成语已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启智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