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出自《季氏将伐颛臾》的成语
祸起萧墙、虎兕出柙、大动干戈、既来之,则安之、季孙之忧
祸起萧墙
【拼音】: huò qǐ xiāo qiáng
【解释】: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出处】: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举例造句】: 不照这么办法,恐祸起萧墙,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
虎兕出柙
【拼音】: hǔ sì chū xiá
【解释】: 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付责任。
【出处】: 《论语·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举例造句】:虎兕出柙,自然要追究主管者的责任。
大动干戈
【拼音】: dà dòng gān gē
【解释】: 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 《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举例造句】: 刚才唐兄说国王必是暂缓吉期,那知全出乎意料之外,并且大动干戈,用兵征剿。
既来之,则安之
【拼音】: 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解释】: 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出处】: 《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举例造句】: 但既来之,则安之,姑且住下再说。
季孙之忧
【拼音】: jì sūn zhī yōu
【解释】: 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举例造句】:即使是发生过血腥的战争,也不过是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祸起萧墙”即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祸起萧墙出处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院子里的照壁墙,比喻内部。
祸起萧墙意思
意思是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
近反义词
近义词:同室操戈、衅起萧墙、兄弟阋墙、尺布斗粟、萧墙之祸、季孙之忧
反义词: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敌国外患
祸起萧墙造句
1.一大家人个个心怀异志,终于祸起萧墙,发生财产纠纷。
2.封建时代,祸起萧墙的事时有发生。
3.隋朝末年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以致祸起萧墙,终于步上灭亡之途。
4.他没想到祸起萧墙,在他们内部出现分裂。
5.最近爆发的盗领案,经查证竟是祸起萧墙,系由银行员工所为。
《论语简介》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是什么意思
吾恐李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我只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吾:我。
恐:害怕,担心。
颛臾(zhuān 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萧墙:照壁屏风。指宫廷之内。比喻宫廷中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后遂用为危机内伏之典。
出处:《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语段译文: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阅读图书和观看戏剧,可使你的情感世界得以丰实;
祸起萧墙出自于哪里季氏将伐颛臾
“祸起萧墙”最早出自于《论语·季氏》。原文如下: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后人据此典故概括出成语“祸起萧墙”。
成语寓意
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与天子争权,而在诸侯国内部,国君的权力也往往被卿大夫和家臣把持。季友原本与国君鲁庄公是同胞兄弟,又为辅佐王室立下大功,他可能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后代会与国君争权。
季康子是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把持国政,专横一时,与鲁国国君之间产生了很大矛盾。他准备去攻打颛臾,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
孔子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季孙之忧不在外部,而在来自宫室之内的祸患。因为鲁哀公不会坐视季氏壮大势力,专横跋扈,一定会寻机惩治季氏。祸起萧墙,同室操戈,人们要多注意内部存在可能发生的危险。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就是关于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成语,出自《季氏将伐颛臾》的成语的全部内容,以及内成语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启智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