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名言
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 政治 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哲学家伏尔泰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哲学家伏尔泰的简介
伏尔泰,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1694—1778),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哲学家伏尔泰的生平简介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里五个孩子当中最年幼的孩子(最后只有三个孩子存活下来),父亲弗朗索瓦?阿鲁埃是一位 法律 公证人,后任审计院司务。母亲玛莉?玛格丽特?杜马来自普瓦图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伏尔泰先后在巴黎耶稣会和路易大帝高中接受 教育 。
成长经历
在高中时代,伏尔泰便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更通晓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 英语 。1711年至1713年间攻读法律。投身文学之前,伏尔泰还为法国驻荷兰大使当过秘书,并与一名法国女子堕入爱河。两人私奔的计划被伏尔泰的父亲发现,被迫回国。
1715年,伏尔泰因写诗讽刺当时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流放到苏里。
创作经历
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在狱中,伏尔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关于路易十五的摄政,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的《俄狄浦斯王》(Œdipe)。这部作品中,他首次使用了“伏尔泰”作为笔名,这来自他在法国南部的故乡一座城堡的名字。1718年秋,悲剧《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伏尔泰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1726年,伏尔泰又遭贵族德·罗昂的污辱并遭诬告,又一次被投入巴士底狱达一年。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
1726年-1728年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是他人生的一个新时期。他在英国居住了3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 经验 论和牛顿的 物理 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 自然 神论的哲学观点。《哲学通信》就是他在英国的观感和心得的总结,也是他第一部哲学和政治学的专著。
1729年,因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默许,伏尔泰回到法国。以后一些年他陆续完成和发表了悲剧《布鲁特》、《扎伊尔》、以及 历史 著作《查理十二史》等。
1734年,伏尔泰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 ,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书信集出版后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他逃至情妇夏特莱侯爵夫人在西雷村的庄园,隐居15年。这期间他一度被宫廷任命为史官,并分别于174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46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隐居生活使得伏尔泰的才能得到了发挥,写下了许多史诗、悲剧以及历史、哲学著作,如哲学和科学著作《形而上学》、《牛顿哲学原理》;戏剧《凯撒之死》、《穆罕默德》、《放荡的儿子》、《海罗普》;哲理小说《查第格》等。这些作品的发表使得伏尔泰获得了巨大声誉。
1749年,夏特莱侯爵夫人因难产逝世。伏尔泰短暂地回到巴黎。
1750年,伏尔泰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邀请到柏林,得到宫廷文学侍从的职位待遇。
1753年,伏尔泰与另一位国王赏识的科学家莫佩尔蒂发生争执,伏尔泰写文章讽刺莫佩尔蒂的荒谬 论文 。但后者得到国王的支持。这一事件导致了他与国王关系的破裂,并促使他离开普鲁士。他在居留柏林时期最重要的出版著作是《路易十四的世纪》(LE SIECLE DE LOUIS XIV)。
离开普鲁士后,伏尔泰在法国和瑞士边境上一个叫凡尔纳的地方置购房产定居下来。此后他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一方面他用化名写作和印发了大量小册子,抨击天主教会和新教的宗教迫害专制政府的草菅人命等罪行;另一方面他支持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 百科 全书派的斗争,积极为他们撰写条目,《哲学辞典》就是他为《百科全书》所写的哲学条目的汇编。同时,除了继续创作戏剧作品外,他还完成了《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议会史》等历史著作和《老实人》、《天真汉》等哲理小说。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他本人也被人们尊称为“凡尔纳教长”。
与世长辞
1778年2月10日,当84岁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9年的巴黎时,他受到了人民热烈的欢迎。这时是伏尔泰人生发展的最辉煌的顶点。不久,他便病倒了,于同年与世长辞。临终前,伏尔泰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嘱咐: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意思是说,上帝让他上天堂,他就从教堂这边上天堂;上帝让他下地狱,他可以从棺材的另一头悄悄溜走。伏尔泰的灵柩被巴黎人民永久地摆放在先贤祠中,并亲切地称呼他是“精神王子”。伏尔泰是启蒙的斗士,一生为思想和言论自由而战,靠自己的笔过一种独立的生活。
哲学家伏尔泰的哲学思想
伏尔泰开创了理性主义史学,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作为其理性主义史学的题中之意。
伏尔泰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即“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发扬理性,就是推动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碍进步”。他认为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只有四个时代是理性彰显和值得赞美的时代:希腊时代艺术和科学的第一次繁荣;凯撒和奥古斯都的罗马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学问、科学和 美术 重新发展;路易十四时代,“人类理性已臻成熟”至于其他时代,世界呻吟在愚昧、野蛮和迷信的统治之下。
伏尔泰在对人的理性倍加推崇的同时,必然批判和否定压抑人的理性的封建专制和__神意史观。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断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断,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伏尔泰还否定了上帝在人类历史领域中的主宰地位。在他的两部史著《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中,伏尔泰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教士的凶残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宽容造成的荒诞悲剧。“宗教狂热使科学本身也变成了它的同谋者,并扼杀理性”。伏尔泰还扬起理性主义的大旗,猛烈抨击了包括作为神学时代最后一部重要著作《世界史》的作者博絮埃在内的神意史观,肯定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把理性主义史学摆在了应有的位置。
哲学家伏尔泰的简介相关文章:
1. 伏尔泰的资料简介
2. 关于伏尔泰的故事
3. 法国著名历史人物简介
4. 徐志摩的简介
5. 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有谁
伏尔泰石膏像是男是女
伏尔泰的头像雕塑,通守他神采奕奕的面部表情,特别是他那似能洞察一切的敏锐目光,人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反对封建专制的不屈斗士的聪明睿智;而他头上一条象征不朽的束发带,更是使伏尔泰石膏像在造型上充满了魅力。因此,能否准确地把握伏尔泰的造型特征,是画好该画石膏像的首要环节。
伏尔泰石膏像的脸型窄长,前额宽阔,而鼻子与下巴皆较尖,造型上首先要敏锐地把握住这些基本特征。
调子素描中石膏像的形体与结构是利用调子的方法来表现的,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调子,是画好伏尔泰石膏像要注意的第二个方面。
伏尔泰石膏像面部结构的鼻子挺而尖,下巴由于微笑的表情而前翘,眼窝深陷,颧骨也较为方硬,这些部位在调子的表现上通常都是暗部的重点,但调子处理的轻重,要视具体的光源影响而定,切不可雷同。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伏尔泰石膏像素描的表现与其他石膏像的表现在整体的要求上是一致的,所有表现方法的运用,都要受到整体的制约,只有在整体中求变化,变化中表现整体,石膏素描的艺术处理才能达到要求。
素描石膏像名称大全
1、阿戈利巴: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尔博物馆。该幅作品通过对阿戈利巴的前额、眼睛、眉头及眉弓等处的细腻刻画,对鼻梁、脖子上肌肉及略微转动的头部生动描绘,显示了他坚定、威严、睿智的形象,突出了他勇猛粗犷的性格。
2、朱利诺.米蒂奇(小卫):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它以微妙的动态,丰富的表情及卷曲的发型,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维妙维肖。这是素描石膏教学中一个很好的教具。
3、阿波罗:古希腊雕塑作品,现藏于梵蒂冈美术馆。该作品表情庄重,姿态飘逸,整幅作品热情呕歌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英雄形象。他是象征着光明、勇敢和正义的太阳神,为古希腊人所推崇和追求的理想目标。它是素描石膏教学的必备的教具。
4、阿里亚斯:古希腊雕塑作品,现藏于罗马卡匹托尔美术馆。该作品以极为生动的手法将希腊女神优雅娴静的姿态充分展现出来。学生在练习时,应注意它的大块面构造,尤其是正面和侧面、发型与整幅作品之间的关系。
5、伏尔泰:法国雕塑大师乌东的代表作之一,现藏于巴黎和圣彼得堡(列宁格勒)。伏尔泰作为十八世纪伟大哲学家,作者将他的智睿、豁达、坚韧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头颅、五官及颈部的刻画,还有整个作品的形体、比例、结构和动势,学生在学习时要加以体会的。
6、维纳斯:该幅作品以清晰的轮廓、简练的结构而赢得人们无比赞叹,成为素描教学中必备的教具。尤其是维纳斯的头、颈、胸三部分生动细腻的表现,对作为女性模特的练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7、塞内卡:相传为海盗,古希腊雕塑作品,现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那宽阔的前额、犀利的眼神和充满智慧的皱纹,把人物机敏,深邃的神态塑造得淋漓尽致。
8、罗马王:古罗马时期作品,现藏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馆,它是罗马时期肖像雕刻的代表之一。作品注重人物细部刻画,尤其是精神状态及复杂的头发等。在学习时应运用简约的手法,加以归纳,概要的处理。
9、战神:古希腊雕塑作品,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尔美术馆。那端秀的面目、丰腴的脸颊、挺拨的鼻梁,显得英俊而又庄重,将理想化的人物更现实化。
法国伏尔泰简介
伏尔泰(1694—1778年),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ç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1715年,伏尔泰因写诗讽刺当时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流放到苏里;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在狱中,伏尔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关于路易十五的摄政王,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的悲剧《俄狄浦斯王》(Œdipe)。在这部作品中,他首次使用了“伏尔泰”作为笔名,这名字来自他法国南部故乡一座城堡的名字。1718年秋,《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伏尔泰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1726年,伏尔泰又遭贵族德·罗昂的污辱并遭诬告,又一次被投入巴士底狱达一年。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在英国居住三年期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著作《哲学通信》。
1749年,夏特莱侯爵夫人因难产逝世。伏尔泰短暂地回到巴黎;1750年,伏尔泰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邀请到柏林,得到宫廷文学侍从的职位待遇。
1753年,伏尔泰与另一位国王赏识的科学家莫佩尔蒂发生争执,写文章讽刺莫佩尔蒂的荒谬论文。但后者得到国王的支持。这一事件导致了伏尔泰与国王关系的破裂,并促使他离开普鲁士,此后他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同时,除了继续创作戏剧作品外,他还完成了《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议会史》等历史著作和《老实人》、《天真汉》等哲理小说。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他本人也被人们尊称为“凡尔纳教长”。
扩展资料:
伏尔泰思想主张:
1、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2、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即“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批判和否定压抑人的理性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意史观。
3、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教士的凶残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宽容造成的荒诞悲剧。
4、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
5、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6、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反对暴力革命,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
以上就是关于石膏像伏尔泰简介,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名言的全部内容,以及伏尔泰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启智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