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何关心则乱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许多时候,我们十分珍惜的亲密关系,是毁于”关心则乱“。
为何这么说?所谓关心则乱下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更多是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如果忽视这种“特点”,盲目将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一股脑强加于人,往往会害了别人。对于这种基于个人喜恶,将自己认为好的强加给别人继而扼杀别人自我的行为,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以爱为名的绑架”,而许多亲密关系实则就毁在这种以“爱”为名之绑架的“自以为是”上。
关于这种“自以为是”,用我国传统文化道家思想中“鲁侯养鸟”这个寓言故事来解读会比较好。借此,颜小二也是想告诉各位,真正对一个人好,要从“养其心”入手,而非以己之乐“强度”他人之心,这样容易弄巧成拙。
1、庄子寓言:鲁侯的“蜜糖”,海鸟的“砒霜”关于伤人的“爱意”,《庄子》一书中有一个寓言将这一哲理阐释得十分到位,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
从前,鲁国的郊外出现了一只海鸟,因为海鸟在鲁国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鲁侯视之若珍宝,他拿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切去迎接海鸟。比如,他派人用华美的车去迎接海鸟,命人演奏美妙的音乐给它听,拿出牛肉猪肉给海鸟吃。
海鸟面对鲁侯精心准备的这些,头晕目眩,十分忧愁悲伤,三日而死。
对于热情的鲁侯与悲伤的海鸟之间的故事,道家庄子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害死海鸟的,不是别的,正是鲁侯的热情与爱,因为鲁侯是“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的寓言故事听来让人忍俊不禁,解读起来可深可浅,我们先来说说浅层意义,即鲁侯之于海鸟“自以为是”的爱。
很显然,鲁侯是真的欢迎海鸟,但是他的“热情”却造成了海鸟的“死亡”。鲁侯已经拿出了自己可以拿出的最好的东西,而这些对于海鸟来说,是致命的。为什么?因为鲁侯忽略了他与海鸟的差异。
对于“鲁侯”来说,美妙的音乐,美味的食物,于人而言犹如蜜糖,但海鸟心中的“蜜糖”当属自由与大海。
鲁侯给海鸟奉上的东西,在海鸟眼里,只有两个字,即“禁锢”。
鲁侯以“爱”之名,禁锢了它,于是它悲伤、忧虑,最后死去。
庄子“鲁侯养鸟”的故事,以“人和鸟”这样夸张的主客对比,生动展现了什么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即把自己心中的所谓珍贵强加于他人,这无异于“毒害”。
2、为何“甲之蜜糖”是“乙之砒霜”?“过来人”的傲慢看了“鲁侯养鸟”的故事,再来理解“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这句话中的逻辑合理性就很容易了。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这样的“绑架”很常见。
比如,亲子间,当纯真的孩童拒绝参加过多培训班时,他们的父母总会说上一句“我是为你好”。
再比如,在职场中,上司要新人调岗,新人因想继续磨炼专业本领而拒绝,上司一句“我是为你好”把职场新人坚守的“专业性”变成了不识抬举。
有太多所谓“过来人”,总是以“我是为你好”的态势,为他们眼里所谓“小年轻”擅自安排,从来不问他们需要不需要,更不管他们喜欢不喜欢。
这种以“年长”为资本的刚愎自用更不会让他们了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这是一种“年长者”的自傲,亦是岁月带来的“僵化”。
关心则乱因为这种“僵化”和“自傲”才显得可悲。
3、启发:“将心比心”重在“以心养形”孔子曾以“将心比心”来诠释“仁者爱人”的特点。但是对“将心比心”的理解,绝对不能只停留在表面。
正是因为知道“将心比心”,才应该理解“不同时期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的想法和看法不同,需求更是不一样”。
“将心比心”不是强制性的“灌输”,更不是强行让别人走自己安排的路,而是根据对方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前面提到“鲁侯”,他将自己认为最好的献给“海鸟”,但“海鸟”却因此丢了性命?原因是什么?
首先,鲁侯以“爱”之名绑架了“海鸟”,这是他的肤浅。
其次,鲁侯并未“将心比心”,他将海鸟当成了自己,而并没有把自己变成海鸟,没有从海鸟的角度思考什么才是海鸟最需要的,更没有去考虑,对于海鸟来说什么才是“幸福”。他将幸福肤浅等同于吃喝玩乐这样的“滋养形体”的行为,而不懂真正的快乐源于“心的愉悦”。
所以,在颜小二看来,造成“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主要原因,除了自以为是的傲慢以外,还有对“幸福”的误解。幸福绝对不是简单、外在的物欲满足,而是“心的愉悦”。要想给予他人“蜜糖”而非“砒霜”,就不能要求别人变成自己,而是在心里转换视角,短暂地把自己变成对方,以此切身了解对方需要什么。大家可以好好体会一下。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关心则乱前一句后一句
“关心则乱”没有后一句,“关心则乱”前一句是:事不关心。“关心则乱”源自于俗语“事不关心,关心则乱。“关心则乱”的意思是:对人和事物过于关心,在处理问题时会因为太过于关心而扰乱心智,不能冷静的处理问题。
相传古时楚汉争霸,西楚霸王项羽误听人言虞姬被刘邦所抓,为了爱姬的安全,西楚霸王错失了剿灭刘邦的机会,刘邦日后队伍越来越大,大到可以项羽相抗恒。刘邦与项羽争王位之争长达四年,最后项羽在乌江兵败,虞姬自刎,项羽因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也挥剑自杀。西楚霸项羽因为关心自己的爱姬,最后将错失了大好截杀刘邦的机会,刘邦趁机逃脱,才有了后来的惨败。西楚霸项羽如果对虞姬没有那般关心,凡事以大局为重。那么历史也将改写了,由此可见过于的关心,不仅会影响人的判断,还会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项羽因为关心,所以中计,放走了刘邦,最后被刘邦给灭了,这是血的教训。
趣侃红楼342:口舌是非
副标题:林黛玉太聪明!贾府账目一清二楚,一句话将管家的薛宝钗打回原形
趣侃红楼342:口舌是非,贾探春行权撵人,关心则乱,林黛玉越权算账
却说史湘云喝多酒醉倒在芍药裀里,众人寻见她时口中还在作酒令。娇憨可爱之态惹人怜惜。史湘云的梦中酒令,体现她孤儿喜聚不喜散的特点,与林黛玉的喜散不喜聚迥然不同。
史湘云的成长很另类,看似她比林黛玉、贾惜春和贾迎春、妙玉等心理健康,其实长歌当哭、笑容背后更脆弱。
众人迎回湘云给她喝了酽茶、酸汤,口中含上醒酒石,总算渐渐醒了酒。大家各自吃了些点心垫补,开始自由活动。
贾探春和薛宝琴下棋,薛宝钗与邢岫烟观棋,贾宝玉则和林黛玉在远处花树下不知道说着什么,其他人也各有所事。
不想林之孝家的又折返回来,带了一个愁眉苦脸的妇人,一见探春,那妇人便跪在台阶下“碰头有声”,也不敢说话。
贾探春由于一块棋受敌被围,怎么算都要折损,也没注意。林之孝家的只好站在一旁等着。
这里体现的还是贾家的规矩礼节。主人在忙的时候,奴才不能逾矩多嘴。
林之孝家的已经是大管家娘子,她也不敢破坏规矩。反而像之前那些眼里心里没有主子、看不起贾探春的人,才会没规矩。也变相说明贾探春之前管家立威很成功。
众人等了好一会,贾探春回头要茶时才看见也要打个引号。那媳妇一来就磕头有声,一群人过来,别人也不提醒探春,就表明她有继续立威调教规矩的意思。
贾探春并没有直接定夺,而是问回没回李纨和王熙凤。王夫人授权管家,李纨是主,贾探春是辅,并不直接擅权。
王熙凤病休,实际管家还是她,人事需要得到她的批准同意。李纨、探春代管,大主意还是凤姐拿。
探春的意思是这种事要先主后次,不能越了规矩。她也不能因为管家就“目无尊长”。主子以身作则,奴才才会遵守规矩。越过王熙凤来回她,不符合规矩。
于是,平儿插话说不用回复,她回去说一声就罢了。探春听说才做主暂时撵出去,等王夫人回来再定夺。
贾探春所有事都要面面俱到,事关人事绝不擅专。但也体现一个问题,就是贾家的人情还是凌驾在规矩法度之上。一件小事管理者要顾虑重重,真的没法执行。也是贾探春改革功败垂成的原因。
王熙凤的权力已经被削弱,到探春这里更是所剩无几,真正是什么也别想干成!
其实这段情节要注意的是“彩儿的娘”,这个被林之孝家的定为“嘴很不好”的女人,显然不能说冤枉她,肯定说了什么难听话。
当天贾宝玉和姑娘们一起聚会酒宴不排除就与男女之事有关。她吓得不敢辩驳,也是真有错。
不过,这个女人愚蠢是有,撵走却另有深意。
之前大观园的乱局,主要是这么几件事。
一,莺儿摘花采柳,引发了大观园改革之乱。
二,蔷薇硝与茉莉粉,引发了嫡庶之争。
三,司棋大闹小厨房,引发了长房与二房小厨房之争。
四,玫瑰露与茯苓霜,引发荣国府内部之乱。
看了一圈会发现,乱事纷杂中宁国府缺席了,荣国府长房、二房、薛家都卷入其中,只有宁国府静悄悄怎么能?所以,曹雪芹插一句话,惜春房中的小丫头彩儿娘就犯事了。
“彩儿”就是“踩儿”,谁都能踩两脚。就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
贾家奴才背后造谣诟谇主人是常态,彩儿娘不是唯一。她被抓住是她倒霉,也是她没权没势好拿捏。事关宁国府被排挤也无人同情。
至此,贾家之乱谁也没跑了,都受到波及。
当时林黛玉正和贾宝玉说话,远远看见这一幕,夸口称赞探春 “倒是个乖人。虽然叫她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早作起威福来了。”
林黛玉一语中的讲出贾探春处理这件事的立场和态度,甚至包括探春管家行权的难处。
贾宝玉看不到那些深层的道理,他讲的是表面的现实,什么 “园子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 ,这些不过是贾探春执行的政策,最难还在于如何妥善地处理。
林黛玉看到问题的内核,贾宝玉只看见表面,就是二人的差距。
另外,贾宝玉说“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一次佐证莺儿摘花采柳的不对。之前柳家的不给小幺儿摘杏提了一次,贾宝玉这里再提,就坐实了薛家的“无礼”!
(第六十二回)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注意林黛玉这里的话里有话。她赞同贾探春管家的政策行之有效,与薛宝钗认为过于“利欲熏心”完全相反。
薛宝钗虽也协助管家,却对贾探春的改革不置可否,认为管理应该节流为主,开源大可不必。更不好挖空心思想着赚钱。
薛宝钗虽是商贾出身,治家理念却非常保守,注定只能“守成”。
林黛玉虽然闲居在家养病,却对贾探春的管家理念非常赞同。她认为节流不如开源,要活水进来才能够源源不断。所以,她支持探春改革大观园的方式,开源节流并行。
尤其林黛玉提到一个细节,说她替贾家一算“进的少出的多”,应该省俭避免后手不接。
林黛玉是依据什么算出来的?这就很值得分析了。黛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如何知道贾家的收入和支出?除非她看过账本!
还记得第二十五回王熙凤送暹罗茶时,提到有事要求林黛玉帮忙。黛玉当时并没有问什么事,表明二人心照不宣。
曹雪芹没交代,我们提到这个线索要留到第六十二回揭开。君笺雅侃红楼认为就应该是账本。
王熙凤不识字,核对账本需要人帮忙。贾宝玉不是那块料,贾探春又是王夫人的女儿不好求,贾迎春又用不上,只有林黛玉最合适。
凤姐将荣国府的总账交由林黛玉帮忙复核,查漏补缺。这件事已经多次,二人心照不宣。林黛玉也借此熟悉荣国府的进出账目,才会算出“进的多出的少”。
贾宝玉不管这些,无论如何也少不了他的。纯粹是不涉世事的纨绔之言。
尤其他不说“自己”,反而与林黛玉说“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林黛玉就算与他心心相印,也不能继续听他的胡言乱语说这些不长进的话。于是转身就走开了。
林黛玉一走,袭人就来了。那么她来干什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文|君笺雅侃红楼
无欲则刚的上一句和下一句
“无欲则刚”的上一句是壁立千仞。该句出自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上联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
“无欲则刚”的下一句是“关心则乱”,意思是:一个人无欲无求,没有欲望就不容易被人动摇,关心某个人或者某件事,听到关于那人、那事的消息容易乱了阵脚,判断失误,心系的太多,往往会乱了自己的立场,无法将注意力聚焦。
无欲则刚,汉语成语,拼音是wúyùzégāng,意思是指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借喻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大义凛然的境界,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近义词:心如止水、无私无畏、知足常乐。
以上就是关于关心则乱下一句,无欲则刚下一句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关心则乱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启智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