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展颜消宿怨,一笑泯恩仇
“展颜消宿怨,一笑泯恩仇”是电影《让子弹飞》中汤师爷的台词。
改编自鲁迅的诗《题三义塔》
原句: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解析:偶然遇到好心肠的日本友人,把这只劫后的鸪子带回东瀛。鸽子死了还建筑起高塔纪念,日本农民常把它记挂在心田。如果死去的鸽子从梦中醒回,将化作精卫鸟衔石填平东海。
扩展资料
《题三义塔》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寄情的七言律诗。这也是一首应友人征请题咏的酬对诗。这种诗在旧体诗中数量较多,一般都是通过写物寄托诗人的个人情怀;特别是出题而咏,多就事论事,很少生发开去表现出深广的主题。
但作者鲁迅的这首诗却借一小的具体事物——一只鸽子,一座为埋鸽而建的塔冢,生发出一个巨大深广的主题,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更把日本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者严加区别,指出两国人民情如兄弟。
这首诗的小引及诗后的跋文,对诗中所咏之物以及写诗的因由都交代得很清楚。
言虽不多,但有两点异常突出:鸽子是上海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引起的“一.二八”事件)闸北炮火下的剩存者;是日本友人将鸽子“持归养之”,鸽子死后又“建塔以藏”,表现出非一般的做法和感情。
相逢一笑泯恩仇上一句是什么
这是出自鲁迅的一首诗,这句是最后一句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全诗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思是当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
扩展资料: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
《题三义塔》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3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的前两联通过一个鸽子的遭遇,写出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又写出了日本人民不同于日本侵略者。
后两联是作者的抒情和议论,并寄以重归和好的希望。
这首诗爱憎分明,构思完整、思想深邃。
创作背景:
在日军侵华时期,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为了救援战争中的受伤者,于1932年2月作为“服务团长”到中国。
在上海郊外的三义里战乱的废墟里,发现了因饥饿飞不动的鸽子,便带回日本,取名“三义”,精心喂养。
为了表达两国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鸽子后,作为日中友好象征送回上海”。
可惜这只带回日本的鸽子后来遭遇黄鼠狼的袭击死亡,博士及周围人在悲痛之余决定将其立冢掩埋。
出于对鲁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书一封细说原委,并将自己画的鸽子一并寄给在上海的鲁迅,表达了中日两国友好的愿望。
作者鲁迅于是在1933年6月21日写了这首诗。
“往事如烟过
往事如烟过,一笑泯恩仇”的下一句是“师妹为人妻,绿帽心中留。”
出自:金庸先生写的小说《笑傲江湖》里的一首诗,描写的是描写令狐冲暗恋师妹,而师姐要嫁人了,心中失落的情形。
释义:事情已成往事如烟而过,何必要时刻记在心上,笑一笑抿去过去的恩恩怨怨吧。暗恋的师妹已经成为他人之妻,而只有她的容貌记在心里。
扩展资料
《笑傲江湖》自1967年4月20日至1969年10月12日连载于《明报》。“笑傲江湖”语出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中渔夫的“西江月”词中一句“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
《笑傲江湖》的写作从1967年开始。当时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正在高潮。“文化大革命”从1966年开始,1966年、1967年、1968年这三年是高潮期。或者根据一部分学者的看法,这三年是“真正的文革”。
中共九大以后,其实已经和前面很不一样,进入了一个比较平稳的时期。文革不仅在中国大陆进行,也波及到香港。持右派立场的《明报》受到左派的围攻,而金庸本人一直就关心着天下大事,关注着中国的政治风云,所以他把当时对“文革”的思考,自觉不自觉地就融入了自己的小说创作。
其实与此同时,金庸每天写的社评,本来就在一刻不停地评论着中国的现实,特别是他对“文革”中政治局势的判断每每都是出人意表,结果也被证明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关于一笑泯恩仇下一句,展颜消宿怨一笑泯恩仇的全部内容,以及一笑泯恩仇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启智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