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谁的诗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此句早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拿捏问题时的“推与敲“上,留给后人的思考,成为广为流传的经典典故。
全诗是: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在成诗之始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感觉在夜深人静时这里用“推门”没有比用“敲门”更贴切,一时自己也拿不定主意,走路还在斟酌这两个字,手还做着“推敲”的动作,不想冲撞了当时长安京兆尹韩愈的车轿,说明事情经过,韩愈认为用“敲”比“推”更符合实际,诗也显得更灵动响亮。于是改为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也是“推敲”一词的由来,形容对用字的仔细斟酌,反映出古人对治学的严谨态度。
鸟宿池边树下一句是什么
鸟宿池边树的下一句是僧敲月下门。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贾岛字阆(làng)仙,一作浪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诗人,人称“诗奴”。
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重词句锤炼。与孟郊齐名,后人以“郊寒岛瘦”喻其诗之风格。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
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
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自: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
扩展资料:
岛初赴举京师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愈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启示:
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反复琢磨、斟酌和不断改进。永远精益求精!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谁的诗句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以上就是关于鸟宿池边树的下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谁的诗句的全部内容,以及鸟宿池边树的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启智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