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什么
1、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其义自见。
2、意思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3、【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
4、《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5、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书读百遍的下一句是什么
1、“书读百遍”的下一句是:其义自见
2、读音:qí yì zì xiàn
3、释义: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4、出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5、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书,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an)。”从学者云:“苦渴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6、译文:董遇字季直,性格敦厚老实而且很好学。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什么一年级
读书百遍下一句:其义自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音: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解释,见:显现。古同“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熟读后,自然会领会其中的道理。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用法示例如下: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阅读的必要性,对阅读艰深的书来说确是如此。
2、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想对于习武也是一样的。
3、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一点都不错。
扩展资料: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
原文: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翻译: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他,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书。”又说:“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读书)。”
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阴雨天是农时的空余时间(可以读书)。
参考资料:
读书百遍的下一句
读书百遍下一句:其义自见。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指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自《魏略·儒宗传·董遇传》(三国魏郎中鱼豢著):“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译文: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反义词
囫囵吞枣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释义: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出自:元·白珽《湛渊静语》:“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个枣也。”
译文:客人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牙齿,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牙齿。”
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伤不到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牙齿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以上就是关于书读百遍的下一句,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书读百遍的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启智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