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全诗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下句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原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3、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刀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4、简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断刀抽水水更流的下一句
“断刀抽水水更流”的下一句是:举杯消愁愁更愁。
出自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意思是想要举起酒杯借酒消愁,愁绪反而愈加浓烈。
原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主要的是感怀,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华,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全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意思是把刀子抽出来砍断水流,水反而更加流淌;把酒举起来解忧,但是解忧之后愁却更深。
【出处】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原文节选】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抽出刀子,水依然流淌,举起酒杯,愁绪更加增长。
人生在世难免不如意,明天就要启程,随波逐流。”
【赏析】
这首诗通过豪放和自然的语言风格,表现了李白豁达豪迈的个性和面对人生起伏的豁达心态。诗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用平淡却又鲜明的比喻,表达了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学会放下,顺其自然,不要让愁绪滋生,增加烦恼。
【创作背景】
李白写这首诗时,正在离别自己的好友谢朓。诗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借此抒发自己的豪放情怀。
【注释】
“抽刀”是比喻采取强硬措施,但对事情本身并没有改变。
“水更流”则是表现出事情依然在继续发展。
【生活启示】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些问题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解决方法就能解决的,有时候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这句话也表达了人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候,我们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采取一些措施,但结果却并不如我们所愿,反而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和烦恼。这时候,我们需要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更加全面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才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个人经验上,我曾经有过一个类似的经历。我为了减轻工作压力,开始每天晚上都喝一些酒来放松自己。但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酒来解决问题,而酒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多。最终,我不得不寻找其他的方法来缓解压力,这个经历让我明白了,有些问题并不是通过简单的方式就能够解决的,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更加全面的视角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全诗
原文如下: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白话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
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嵩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开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十二月,归还洛阳。是年全国户数为786万余,人口4543万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李白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
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为玄宗献上著作《明堂赋》(明堂为紫微城正殿),赋云:“穹崇明堂,倚天开兮。”又云:“四门启兮万国来,考休征兮进贤才。俨若皇居而作固,穷千祀兮悠哉!”
唐玄宗在开元二十二年正月至二十四年十月一直都住在东都。此赋当是李白在开元二十三年前后游东都亲见紫微城明堂后所作。
按赋中有“臣白美颂”等字样,疑太白曾以此赋在东都洛阳进献玄宗。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这首诗约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的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天宝三载(744年),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
李白要送行的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天宝十一载(752年)李云任监察御史。
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以上就是关于抽刀断水水更流下一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全诗的全部内容,以及抽刀断水水更流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启智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