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司马昭之心的下一句
该歇后语的下一句是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昶传》中的一段故事。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
司马昭之心一一歇后语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的下一句是“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拼音: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汉晋春秋》。
《汉晋春秋》载,魏帝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专权,图谋夺取帝位。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人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比喻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该成语多作分句或独立成句,也作定语。含贬义。也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寓意
故事中的司马昭,虽然假意不收天子之礼,可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意图谋权篡位。但是,真理是永存的,真相永远都不能被掩盖。
司马昭篡夺曹魏之心,尽人皆知,就是没有人敢反对,曹髦贸然行事,最后被杀害。看来,政治斗争是要讲究智慧的,少年康熙除鳌拜,如果康熙皇帝贸然行事,也会和曹髦一样,大权旁落。司马炎依样画葫芦,逼曹奂退位,建立了晋朝,这也是对曹氏家族的报应,当年曹丕就是这样逼汉献帝退位的。
司马昭之心下一句
下一句是:路人皆知。
《汉晋春秋》载,魏帝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专权,图谋夺取帝位。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人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比喻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该成语多作分句或独立成句,也作定语。含贬义。也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
《汉晋春秋》
《汉晋春秋》是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撰写的一部史书;记述三国史事,以蜀汉为正统;魏武虽复汉禅晋,尚为篡逆,遂以晋承汉;54卷,一作47卷(见《隋书·经籍志》)。该书记述史事起自东汉光武帝、止于西晋愍帝281年间。
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主要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其中《襄阳耆旧记》是有影响的人物志之一。
司马昭之心后面是什么歇后语
司马昭之心后面是路人皆知。
这句话出自《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
原文是“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背景: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曹髦[máo](241年11月15日 -260年6月2日),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
以上就是关于司马昭之心下一句,司马昭之心的下一句的全部内容,以及司马昭之心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启智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