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成语满招损的下半句是什么
满招损,谦受益
成语.满招损,谦受益.的拼音:mǎn
zhāo
sǔn,qiān
shòu
yì
成语.满招损,谦受益.的典故: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成语.满招损,谦受益.的
出处:《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用成语.满招损,谦受益.的
造句:
——《尚书·大禹谟》
大意: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则会获得利益。这句话点明自满和谦虚的弊与利。自满使人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谦虚才能让人不断进步,不断有所得。
满招损下一句是什么
满招损下一句是谦受益。
1、拼音
mǎn zhāo sǔn,qiān shòu yì。
2、出处
先秦·佚名《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3、用法
“满招损,谦受益”指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虚谨慎得到益处。复句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补语。
4、典故
公元前2088年(舜三十五年),大禹75岁。舜帝命大禹征伐三苗。大禹在群臣中作了征伐三苗的部署,又向各地诸侯发出征召,获得了诸侯们的支持。大禹决定亲自统率大军出征,还决定带着儿子启一同上阵。开始妻子女娇舍不得,担心儿子在战场上有闪失,但想到夫君已做决定,让儿子随父出征经受锻炼有好处,也就答应了。
女娇一再叮嘱儿子要听从父亲的指挥,要不离父亲左右保护父亲的安全。启频频点头说:“请母亲放心,我和父亲一定会安全回来的!”大禹出征前,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首先祭祀天地和祖先,祈求上天显灵,祖宗保佑,旗开得胜。
大禹手执代表权力的黑色玉板“玄圭”,象征受命于天,替天行道,当众宣誓:“整齐众多的勇士们!都来听我的命令!这无知盲动的三苗,执迷不悟,傲慢自大,违反正道,败坏常德,致使君子被遗弃在野、小人窃居高位,抛弃人民而不顾,因此上天降灾于他们。我今天是用你们群后众士之力,奉天命去讨伐他们的罪行。你们要齐心合力,才能攻克他们建立功勋。”
大禹率领各诸侯部落的联军,大张旗鼓,浩浩荡荡,直抵三苗族聚居的洞庭湖、鄱阳湖地区。战事进行了三十天,三苗族虽然受到沉重打击,但他们利用湖网密布的复杂地形仍然负隅顽抗,不肯听命。大禹的儿子启几次带头冲锋陷阵,也是收效甚微。
看到战事很难取得全胜,协助大禹出征的益提出建议:“只有道德的力量才能感动天地,再远的地方也能达到。满招损,谦受益,常常就是天道。舜帝早年受父母虐待,一个人在历山耕田,苦不堪言。
但日日号哭涕泣,呼喊父母,总是诚心自责,把罪错全部承担,从不怨天怨父母。有事去见父亲瞽叟的时候,总是恭恭敬敬、战战兢兢。在这种时候,连顽固的瞽叟也能通情达理了。常言至诚感神,何况有苗?”大禹连忙下拜,接受了益的建议,说:“讲得好!”于是立即下令停战,整队班师而归。
回到都城,大禹和益向舜帝汇报出征三苗的战事情况。舜帝接受了益和大禹的建议,大布文德。在朝堂外两阶之间跳大型的舞蹈,人们举着战争中使用的盾牌和雉尾,载歌载舞,表示偃武修文。过了七十天之后,三苗终于自动前来归附了。
满招损,谦受益寓意:
不论从事什么职业,担任何种职务,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才能增长更丰富的才干和知识。谦逊的品格能够帮助人们看到自己的差距。永不自满,不断前进,能冷静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谨慎从事。满足现状,骄傲自大,主观武断,停步不前,轻则损害工作,重则可能会使事业半途而废。
谦虚谨慎的品格,还能使一个人面对成功、荣誉时不骄傲,把它视为一种激励自己继续前进的力量,而不会陷在荣誉和成功的喜悦中不能自拔,把荣誉当成包袱背起来,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不再进取。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人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以上内容参考
满招损下一句是什么
满招损的下一句为“谦受益”,这句话出自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本文中,我整理了这篇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
《伶官传序》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赏析
北宋初期,薛居正编写《五代史》(《旧五代史》),认为王朝的更迭是由于天命所致,欧阳修对此不以为然。他自己动手撰写成了七十四卷的《五代史记》(《新五代史》),以史为鉴,以期引起宋朝统治者的警惕。《新五代史》问世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薛史不再被世人重视。欧阳修发议论喜欢用“呜呼”。《东皋杂志》的作者说:“神宗问荆公(王安石)‘曾看五代史否?’公对曰‘臣不曾仔细看,但见每篇首必曰呜呼,则事事皆可叹也。’余为公真不曾仔细看;若仔细看,必以呜呼为是。”这正说明了欧阳修编写这部史书的用意。
《伶官传序》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尚书满招损下一句是什么
满招损下一句是谦受益。
“满招损,谦受益”,意谓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语出《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
《大禹谟》是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这篇文章的内容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序,介绍写作《大禹谟》《皋陶谟》《益稷》的缘由;第二部分,舜帝与大禹、伯益讨论政事,赞美帝尧的美德,阐述了各自的治国见解;第三部分,记叙舜禅位于禹的经过;第四部分,叙述大禹征伐苗民,最终以德感化苗民。
鉴赏:
《大禹谟》叙述了三件事。第一件,是舜、禹、皋陶、伯益开会交流政治见解,近似于今人常说的理论务虚会。其时,禹已处于摄政地位,但舜仍位居天子之尊。皋陶则是大法官。
《大禹谟》叙述的第二件事,是讨论舜、禹之间的帝位禅让问题,参与讨论的也是三人,除了舜、禹之外,还有伯益的父亲皋陶。这次会议,不再“务虚”,而是一场实质性的政治决断,再现了舜、禹之间的禅让过程。此情此景,仿佛尧、舜之间禅让过程的再现。
《大禹谟》记载的第三件事,是舜让禹去征讨苗民,理由是苗民不大驯服。禹带领各路诸侯,经过三十天的征伐,苗民还是不服。
总结《大禹谟》记载的三件事,可以发现,舜、禹交替时期的朝政,很能是“三驾马车”的状态:舜是资深的政治领袖,禹是候补的政治领袖,但皋陶、伯益家族同样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记录这些言行的人,有可能就是皋陶、伯益势力集团中的人。否则,《大禹谟》中的人物,就不会如此安排了。
当然,做出这样的推断,是假定《大禹谟》与《尧典》《舜典》一样,都出自虞舜时代的史官。如果它真是后人伪造的,虽然上文的主要结论依然可以成立,但就不能说记录这些言行的人,就是皋陶、伯益势力集团中的人了。
以上就是关于满招损的下一句,成语满招损的下半句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满招损的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启智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