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哀大莫过于心死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出自:战国时期宋国庄子《庄子·田子方》。
原文: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郊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
释义:
孔子说:唉,这怎么能够不加审察呢!悲哀没有比心灵的僵死更大,而人的躯体死亡还是次一等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隐没于最西端,万物没有什么不遵循这一方向。
有眼有脚的人,期待着太阳的运行而获取成功,太阳升起便获得生存,太阳隐没便走向死亡。万物全都是这样,等候太阳的隐没而逐步消亡,仰赖太阳的升起而逐步生长。
扩展资料: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的特点,但其“一”本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伪。
参考资料:
哀怎么读
哀莫大于心死的下一句是而人死亦次之。
哀莫大于心死是一句汉语成语,读音为āi mò dà yú xīn sǐ,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白话译文:最悲哀的莫过于人的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悲哀的程度比心死还重。
例句:我们要振作精神,努力奋斗,要知道哀莫大于心死。
英文译文:Nothing is more lamentable than a dead heart.
扩展资料:
哀莫大于心死的近义词是心灰意冷。
心灰意冷,读音是xīn huī yì lěng,是一个汉语成语,指谓灰心丧气,意志消沉。形容失望至极,失去了进取之心。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例句:一个人在心灰意冷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得积极起来。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志心灰,说各人散了。”
成语故事:
在去西天取经途中,唐僧不识妖怪红孩儿变化,不听孙悟空再三劝阻,非要搭救。红孩儿乘机使神通压住孙悟空,弄起一阵旋风,走石扬沙,摄了唐僧,去得无踪无影。 等行者甩去重负,风已经停了。只见白龙马战兢兢嘶叫,行李丢在路下,八戒伏在崖下呻吟,沙僧蹲在坡前叫唤。
行者忙上前扯住二人问道:“师父呢?”
八戒说:“好大的风,我们各自掩面低头,师父也伏在马上吧。”
行者说:“兄弟们,我们自此散了吧!”
八戒说:“正是,趁早散了!想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到得了!”
沙僧吃惊道:“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我们因为前生有罪,蒙观音菩萨劝化,皈依佛门,保护唐僧上西方取经,将功折罪。千辛万苦到此,今天半途而废,岂不是违了菩萨的好意,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
行者说:“兄弟说的也是,我火眼金睛,奈何师父不听我的,故我有些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八戒,你说说看?”
八戒说:“我刚才失口乱说了几句,其实也不该散。”
行者喜道:“兄弟们,还要来结同心,收拾行李马匹,上山找那妖怪,搭救师父去。”
哀莫大于心死下一句,心死莫过于会心一笑
“哀莫大于心死”下一句是“而人死亦次之。”
1、成语解释
现代意义是:指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也就是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
2、词语辨析
近义词:心灰意冷、心如死灰,灰心丧气。
反义词:发愤图强,雄飞雌伏,纵横之气。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悲哀的程度比心死还重。
原文
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夫子曰:“回,何谓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是出则存,是入则亡。
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殆尽,郊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来是日徂。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虽然,女奚患焉!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的意思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译文:悲哀没大过心死,而身死还在其次。
欲语泪先流。
译文: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出自《庄子·外篇·田子方》。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
欲语泪先流出自《武陵春·春晚》。
《武陵春·春晚》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
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扩展资料:
哀莫大于心死源于《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啊!这可不明察吗!最悲哀的莫过于心死,而身死都还是其次的。”
关于“心死”有四种解释。
1、是指精神上崩溃而甘于自弃。出处见上文所引《庄子》。
2、是指道家所谓的心无杂念,达到无我的思想境界。《列子•汤问》中说:“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张湛的注说:“所谓心同死灰,形若槁木。”
3、是指哀痛至极。南朝梁代江淹《别赋》中说:“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4、是指绝望。杜甫《喜达行在所》诗之一:“眼穿当落日,心死着寒灰。”
以上就是关于哀莫大于心死下一句,哀大莫过于心死的下一句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哀莫大于心死下一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启智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